CN|EN

把握行业动态 了解前沿信息

高盛金属仓储业务进军中国 青岛骗贷案加速市场洗牌
字体大小:

  中国青岛港发生融资丑闻后,各方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升温,消息人士称,高盛集团(GS.N)的金属仓储业务首次进军中国市场,私有公司世天威(C Steinweg)也扩大了在中国的业务规模。

  当局怀疑一家中国贸易公司用同一批金属货物重复质押骗贷。这次丑闻使银行和贸易商对西方金属仓储公司的信心动摇,因西方业者必须依赖中国当地代理机构监督仓储业务。

  这加剧了新进业者与老牌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基本金属生产国和消费国,大宗商品仓储业务规模达数十亿美元。

  在高盛考虑进军中国之际,已在中国运营的西方仓储公司,比如嘉能可(GLEN.L)旗下的Pacorini Metals和托克(Trafigura)的Impala [TRAFGF.UL]等公司则急忙守卫自己的地盘。

  七位为仓储公司工作或通过它们存储金属的消息人士表示,这些公司在考虑弃用中国的代理公司,在国内成立自己的业务来直接监督仓储。

  一位知情人士向路透表示,高盛2010年收购的大型仓储公司Metro International Trade Services正计划在上海等中国保税区设立仓库。

  “西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希望为现有仓储机构寻找替代选择,”该消息人士称。

  高盛发言人拒绝置评。目前正值高盛的敏感时刻。华尔街银行涉入大宗商品实物市场情况,引起监管机构和议员关切。在美国监管机构和议员的压力下,高盛考虑出售Metro。

  警方对中国青岛港的调查集中在一家叫德诚矿业的金属贸易民企及其关联公司,据称它们使用了约34万吨铜、铝和氧化铝的伪造仓单。

  包括渣打银行、花旗集团(Citigroup)(C.N)、南非标准银行(SBKJ.J)等西方银行和摩科瑞等贸易商已公布相关曝险,共达近10亿美元。

  消息人士称,在事件曝光后,银行和金属贸易商纷纷急忙清查在青岛和中国其他地区的金属是否实际存在,并把金属转移到更安全的仓库,以免造成潜在损失。

  随着银行面临着高额亏损,以及中国融资状况收紧,尚不清楚仓储业采取的这些补救措施是否足以重建长期信心。

  “这(丑闻)大幅改变了仓储业务的属性。利用第三方不再是可行模式,”一家在中国存有金属的大型贸易商消息人士称。

更新日期:2014-07-30 | 返回 | 关闭
此文关键字:
免责声明:

  1.除特别注明外,本网站的所有资料均搜集于互联网或由会员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亦不对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网站上的资料仅供行业人士交流学习使用,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用户自己承担。

  2.本网站为非营利性资源整合平台,刊载信息仅为便于行业人士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刊载的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作者来信来电告知,本网核实后会马上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