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N

把握行业动态 了解前沿信息

生产者要把好消费第一关,正确引导适度消费
字体大小:

  经济扩张,消费升级。时下中国喜欢买买买的人群在不断壮大,但不同的是,在当下的中国无论是否负担得起这种“买买买”的消费,消费的欲望只增不减。

  离不开的甜食、囤不完的鞋子包包、刷到停不下来的APP……这些容易让人迷恋、依赖、欲罢不能的产品,近年来相继兴起。有人将这种令人“上瘾”的商业形态概括为“瘾性经济”。

  2019年上半年,短视频月人均使用时长同比继续上涨8.6%,超过22小时。凡此种种,勾勒出“瘾性经济”的轮廓。

  人民日报点评指出,从物质成瘾到技术沉迷,“瘾性经济”的出现,虽说是终端消费者的主动选择,但追根溯源,离不开供给端技术的不断驱动。

  脑神经科学这样解释上瘾的神经机制:通过连续不断刺激大脑神经元中的多巴胺分泌,致使多巴胺制造的匮乏感绑架了人们的大脑,出现强迫行为。

  而如今拥有大数据算法的流量平台,通过数据分析用户行为,制造和推送迎合不同个体兴趣的内容,不断刺激用户大脑中的多巴胺,牢牢抓住用户的眼球,“让人根本停不下来”。

  统计显示,目前,光是“猜你喜欢”这样的推荐机制已经应用在超过1万个精细的消费场景。对企业而言,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用户对自己的产品和品牌越沉迷,越能带动购买力,产生的经济效益就越多。

  虽然这对于企业来说能够增加自家产品的曝光度以及提升经济效益。但一旦上瘾,往往就会突破保持用户黏度的界限,成瘾的用户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

  我们常说,技术只是辅助的工具,它应当是服务于消费的,而非让“瘾性经济”的程度不断加强。技术不应只瞄准经济利益,社会价值也是经济环境的一部分。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当下,如何更好地发掘技术的优势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瘾性经济”可能导致的消费隐患将无法预估,一旦消费者陷入这种“上瘾式”消费,消费升级的假象可能会导致生产市场的产能过剩,最终供需不平衡致使经济受影响。企扎根在传统制造业经济领域多年,是时候需要一番新景象。

  供给侧改革、结构调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以及“一带一路”等等的这些宏观经济调整,就是在提示企业,提示生产者要把好消费的第一关,正确引导适度消费。

  无论是相关部门需要指导和规范,企业更应当在产品设计中肩负起道德和社会责任的考量。

更新日期:2019-09-05 | 返回 | 关闭
此文关键字:
免责声明:

  1.除特别注明外,本网站的所有资料均搜集于互联网或由会员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亦不对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网站上的资料仅供行业人士交流学习使用,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用户自己承担。

  2.本网站为非营利性资源整合平台,刊载信息仅为便于行业人士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刊载的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作者来信来电告知,本网核实后会马上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