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亚集团的生产车间里,研究人员正在攻坚研发一款新型设备,经过一系列设计、模拟推演、出样、鉴定等流程,该设备未来将应用于航天项目并登上太空。
近年来,广亚集团积极牵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发航天新型材料。同时,借助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航天控制技术,开发智能化生产设备应用于企业生产。通过深入参与军民融合建设,广亚集团加快提升技术实力、寻找市场增长点,有效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探索“军转民”研发自动化生产线
走进广亚集团子公司广亚铝业有限公司的车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里的移动式智能物料搬运系统。与传统铝型材生产需要工人在不同工序间多次将铝型材搬抬不同,这套系统通过机械臂的操纵实现铝型材自动上下料。智能化应用不仅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生产的人力成本,还使铝型材生产线的电耗降低了30%,燃气消耗降低了28%,成品率提高到了82%。
智能上下料机器人
让人惊讶的是,这套国内铝型材行业首创的智能上下料设备从研发、调试到投入使用,仅花了3个月时间。这一切,得益于广亚铝业借力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的技术力量。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隶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航天器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推进系统等及其部件的研制,是从事控制科学与信息科学领域的专业研究所。“航天系统中有大量的系统设计是为了预防和修正错误。”广亚铝材科技有限公司企划总监康健说,这一点与铝型材生产线对精准控制的要求不谋而合。
正是看中了这点,广亚铝业决定和正来科技、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共同开发智能上下料设备。借鉴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的控制技术和设计方案,结合铝型材生产的特点,经过3个多月技术攻关,去年5月移动式智能物料搬运系统便成功投入使用。
“目前,铝型材等传统制造业大多面临人力成本过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借力它们的先进技术提高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对于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康健说,民营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寻求“军转民”的机会,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走得更好更快。
实现“民参军”研发航天新型材料
除了积极参与“军转民”,广亚集团旗下科技公司广航科技近两年还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总体设计部合作,为其开发符合航天需求的新型材料,开拓航空航天市场。
“航天设备对材料要求极为苛刻,除了要能耐受极端温度外,还对抗辐射、抗干扰等有诸多要求。”广航科技总经理宁宁坦言,“民参军”难度不小。
广航科技迎难而上,牵手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公司技术团队中主攻航天项目的就有50多人,仅购置设备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目前,广航科技正在研发的一款新型设备,经过一系列的设计、模拟推演、出样、鉴定等流程后,将使用在航天项目中。
佛山日报大篇幅报道
“除了技术开发的难度外,参与军工项目还需要转变管理思维,严格按照航天‘严慎细实’的管理模式来自我要求。”宁宁举例,航天材料和产品生产制造需实现全过程的可追溯性,这就要求研发制造的每一步都有完善、可查询的记录。出现问题时,必须技术和管理“双归零”,从源头到结果对问题进行多方审查并对技术举一反三、完善规章制度。
“民参军”的企业还需要特别留意保密问题。“从加强人员管理防止泄密,到对研发部门的严格物理隔绝外,广航还对研发中心进行实时监控。”宁宁表示,正是因为公司大力推动技术攻坚、不断细化管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才愿意把项目交给广航科技。
面对铝型材需求总量下降的市场环境,开拓军用市场,成为广亚集团寻找市场新增长点的有力尝试。“军用市场体量很大,除了航天领域外,还有武器制造、航空等。”宁宁对传统企业开拓军工市场的前景非常看好,参与航天材料和产品的研发,有助于提升技术能力、打造自主品牌,并以此为“支点”撬开更大的军工市场。
1.除特别注明外,本网站的所有资料均搜集于互联网或由会员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亦不对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网站上的资料仅供行业人士交流学习使用,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用户自己承担。
2.本网站为非营利性资源整合平台,刊载信息仅为便于行业人士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刊载的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作者来信来电告知,本网核实后会马上删除相关内容。